慈溪搬家之搬家有感
当年北漂三年有余,曾算过一次,大大小小搬家次数竟达十次!平均一年搬三回我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。从最初到北京寄宿在朋友的朋友家,到后来找着工作有钱了,租了个地下室,底下三层的一个格子间。再有点钱,搬到底下二层。再有点钱,搬到地面,在五环外终于住上了有暖气的楼房。从五环搬到四环再搬到三环,从底下室跟社会******层的人一起群居般的生活环境,到与人合租到后来终于可以自己一个人住。虽然房租念念水涨船高,但靠自己有限的能力,似乎也在让自己的居住条件在一点点变好。
那时候其实是喜欢搬家的,每搬一次意味着生活质量会有稍稍的提升。意味着可以换个全新的环境开始全新的生活,虽然变化并不大。但我喜欢“新”的感觉。
每次搬家,都像个女超人一样,整理打包搬运收拾一气喝成。一个人东西不多,轻松搞定,一点衣服、一点书、一点锅碗瓢盆,最贵的家当不过是一台笔记本电脑。
脱离地下室后,此后每次租房都会选向阳的屋子,会尽可能布置得温馨舒适,会种满花花草草,会养些小鱼儿小乌龟,会在阳光所及之处堆一堆不怎么翻开的书,会让这个不大不属于我的空间,尽可能充满生机、充满生活气息,能称之为“家”,而不仅仅只是个冷冰冰睡觉的地方。
然而次数多了,时间久了,也免不了矫情伤感,这样漂泊动荡何时到头。常常会在下班路上望着身旁擦身而过灯火阑珊的高楼兴叹,不知何时才能在这个偌大的城市立足,不知何时才有一盏灯属于我,为我而亮。。。
现在回头想想,当初先生追我时,说过最让我动心的话,大概就是那句:“至多再搬一两次,我就给你一个家,不让你再颠沛流离”
小时候寄养在亲戚家长大,七岁才被接回去,在父母身边也没呆多少年,又独自外出求学,后又独自在远离家乡城市打拼。可能因为这种种经理,既没安全感也没归属感,既想逃避一个“家”也渴望能有个“家”。所以突然有个人说要娶我,要给我一个家时,我已经没有能力去思考这句出自一个二十一岁小伙子之口的“承诺”靠不靠谱
有一好哥们儿曾就笑话过我:“又不是没人追,怎么就心急火燎被一毛头小子骗走了?”有时有人追,可是没有一个说要给我家啊。
遂不顾朋友劝阻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,收拾行李,大到床单被褥,小到用了一半的调味品吃剩一半的面条都一并打包,硬生生装了十大纸箱的东西寄到上海。后听先生说,连当时请来帮忙的钟点工阿姨都惊叹:“这姑娘也太会过日子了吧”
这架势,哪里是搬家,分明是不留后路的飞蛾扑火啊。
出于对家的渴望,就这么愣头愣脑地扎进另一个陌生的大家庭,努力去适应,去融入,去重新建立从小就残缺的家的概念,正确的概念。
当然,算上这次,到上海一来也搬三回了,显然先生没兑现他的承诺,并且还有一搬再搬的势头。可我似乎也没那么在意这个承诺。搬家虽累,工作量更是以前的三倍,但有爱人,有孩子,哪里不是家。世事无常,没有什么事是******,有了根基,心自然就不慌。
我猜想,所有的姑娘,内心都应该和我有一样的渴望,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,有明亮的落地窗,宽敞的厨房,有柔软舒适的双人床。。。可随性按自己喜欢的风格布置,可以任性添置自己喜欢的物件,一匙一碗,一椅一凳,全都是你精心挑选的模样。
不急,那******,迟早会来。
信息来源:慈溪搬家 www.cixiqqw.com